标准语之争

原文最先于 2006年12月14日 23:56 发表在 BlogBus, 当時 Tags: “标准语 学术 心情”

当初“不利于计算机处理”造就了今天全盘拉丁化的所谓“壮文”。却怎不见“专家”们“为了方便计算机处理”把汉字也拉丁化?现在好了,藏文、蒙文、 彝文、水书都上了荧幕,最“不方便计算机处理”的汉字也堂而皇之地以庐山真面目出现在视频上。作为第一少数民族的壮族到好,以拉丁化的姿态“特色”现身, “方便计算机处理”、“无需增加印刷成本”、“拉丁化方便国际交流与传输”。看来“国际友人”非常满意这一成果。尽管有国人愕然盯着人民币上那“方便国际 交流”的“it manz”(一元)字样惊呼《令人诧异的壮文》。 汉语拉丁化运动喊了多年,一个比一个激烈。一下子,蔡元培说“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,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。” 一下子瞿秋白说“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。”鲁迅还说“汉字不灭,中国必亡”,语言大师吕叔湘这么比喻“现在通行的老宋体实在 丑得可以,倒是外国印书的a,b,c,d,有时候还倒真有很美的字体呢。” 甚至连尊敬的毛泽东主席也说汉字要“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” 。当然了,专家们--中国语言学大师们--也不忘说“电子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!”

可现在,汉字还是汉字,“丑得可以”的老宋体成了计算机屏幕上的标准字体。当然的,汉字族群也没有听毛主席的话而“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”。

汉 字拼音化当然最终破产了。但壮语拉丁化却上马了。不只壮族,国家“为了方便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交流”而“均建立了文字”。这“建立的文字”,显然是拉丁 文。我就纳闷了,这拉丁字母是人家西方早就造好的,怎么反过来是我们国家造了?所以说“建立”不妥。那显然只能说是“借用拉丁字母设立了表音系统”了。国 家想当然是想用“表音系统”把各个族内的文字统一了。当然是好事啦。当初壮语标准化是苏联专家协助搞的,为了给苏联面子,先来个仿俄文的字符,可后来“专 家们”说了,为了“方便计算机处理”与“国际交流”,“易为群众所掌握,也为世界各国所通用”,全部改为拉丁字母。这时候我才明白,原来这“为没有文字的 少数民族建立的文字”不是给少数民族用的,而是给“计算机处理”和“世界各国”用的。原来如此。怪不得现在还有这么多的贝侬不会甚至没听说过所谓的“壮 文”。

至今,对于有贝侬要研究拉丁文之外的壮文,仍有人叫嚣“印刷困难”、“字库”之类的理由搪塞。觉得拉丁方案足以,什么都不用改造,什 么软件都支持,多方便,国际嘛。殊不知,这屏幕上的字全都是画上去的,一字一编码,只要编码不变,怎么显示都行。而且,现代印刷业已发达到可以印刷任何 --哪怕是火星文--的地步,在这个时代还说“印刷困难”,不知是什么居心了。成本贵?不见得一本西夏文杂志比汉文杂志要贵多少(如果有人愿意印的话), 成本是看版的、看印张、看市场的,就一个“成本贵”可以打死所有的方案?南宁书城,那3000元的黑白《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》,近乎通篇的汉字+注音 符号,那叫一个贵。而反观旁边那全彩的玛雅文化研究书籍,只需不到50元。哪个贵?

不管如何了,“标准壮语”终于还是来了。“壮语新闻”也 出来了,好歹播了个10年以上,虽然我听不懂,但是我的汉族朋友们听懂了一些,勉强也符合“世界各国”通用的标准,虽然是在国内。可也因为“壮语新闻”, 我不是壮族人了,为什么?因为人家说我讲的壮语不是壮语,一点都不像!“标准壮语”上市了,当然拉丁化的“标准壮语”也配套出来了,那被丢弃且曾是中华民 国标准的“国语罗马字”拼音方案,堂而皇之、光明正大的用在了“标准壮文”身上,虽然标调的字母不同了,但还是用字母标调,看来我们还真只能是捡人家剩下 的用。人家的“简体字”、“正体字”(即“繁体字”)当然是不许你模仿的。而且专家还说,这书写方案是“极之科学的”,科学到用两个字母代表短音而用一个 字母代表长音,科学到用“ae”代表“aei”,以至于我时常会难于分辨“ae”到底应该是“aei”还是短音的“a”,或许是专家想要锻炼我们逆于国际 思维的逆向思维吧。

既然是“标准”出来了,那这标准是如何定的,总要有个明示吧?专家说了,考虑南宁市是经济中心,故选用地理较为相近的 “北壮”武鸣作为标准的中心,方便推广。奇怪了,在地图上,我怎么看都是同为壮族聚集地的邕宁县更加接近南宁市,再不行也有坛洛、金陵,金陵不错呀,离周 围各部都相近,交通方便,相对也颇成气候,好歹也是市直属啊,怎么近都轮不到武鸣吧?选离经济中心这么远的地方来“方便推广”,还真是前所未闻、用心良苦 啊。“标准壮语”推行了几十年,质疑的人远多于运用的人。许多人(包括我在内)见到所谓的“壮文”就诧异,继而讥讽、唾弃,足以验证拉丁化的“深入人 心”。这可从论坛或坊间的调查得知,不再赘述。

既然 marsuncle 说“桂柳话”是许多人攻击“标准语”的“利器”,还搬出平话、粤语说事,那我就拿“桂柳话”开说了。借粤与借桂柳的争论被很多人讥讽成五十步笑百步的争 吵:都是借词,有什么先进落后之说?但是,平话、粤语的音韵与壮语相近是众所周知的事实,借粤比借桂柳能更好地保存壮语的音韵也是有根有据的,故借词方面 用“粤”比用“桂柳”显然更适用。而且借词不是本意,保留壮语特点才是本意,能不借当然就不用。若真的要借用外来词,则孰优孰劣自见分晓。

而 “桂柳话”成为众矢之的并非只是因为标准语之故。许多贝侬们被桂柳话人群同化而放弃壮语转为使用桂柳话,也是贝侬们攻击的目标。壮语方言众多,借粤不见得 比借桂柳的少多少。而武鸣自身没有培养出足以吸引其他方言人群的文化,却想要用借桂柳很厉害的“标准壮语”来同化周边的借粤方言人群,难免让人无法接受, 进而攻击“标准语”及其“桂柳借音”。就好比一个人吃惯了南方的小米小炒,现在有人要他天天吃北方的馒头、大葱、辣椒,他肯定吃不下,接着就会骂北方菜难 吃;若是他偶尔换换口味的话,说不定会说北方菜也挺有特点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
现在的所谓“壮文”不得人心已是事实,证明了壮语同质化(同音 化)的失败。君不见论坛的各路诸侯皆有各自的壮语拼写方案,以适用自家的方言。我想其中以“德保”、“靖西”为最,那“k”的发音跟“s”的调号我至今迷 糊,看不出来其中跟“标准壮语”的联系。虽然我也是南壮的,虽然我的家乡话与“标准”也相去不浅,仍难与之比。相信他们看我的拼音方案估计也会有类似的想 法。家园中有不少歌曲是“靖西”或者“德保”的拼音方案吧,我就听过两三首,还有几篇纯朗诵的配音文章,用的应该也是那方案。另我惊讶的是,有几首歌的词 是红棉树写的。红棉树应该是总版主吧?我记得这论坛的旗号是向标准语的,现在改成了推广“靖西”或“德保”话了?我还记得有些人要推行“靖西”央话为中心 制定南壮标准语,其言下之意是南壮语中使用人数最多的,莫过于该语。只是他推广的同时没想过北壮“标准语”现在的状态。

总而言之,这些现象都只有一个结论,那就是:标准壮语已死!

我 前些日子还在论坛里发发几篇文章。想要跟大家憧憬新的书写方案。我还特意去注册了个维基站点,想要大家一起搜集各地的词汇,居然也无人喝彩!看来大家都热 衷于推行各自的方言,对其他事情不太在乎。看来我以后申请网站的时候别叫什么“僚人维基”或者“僚人词典”,直接改名叫做“双定壮语字典”即可。

虽然标准语已死。但它的拼音方案变成了“靖西拼音方案”、“德保话拼音方案”、“那楼话拼音方案”、“双语、那龙话拼音方案”。请原谅我不叫“靖西壮文”或者“壮文”。因为这套方案不管是在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,她都不能成为我族人之共通文字。她只是一套“拼音方案”。

仅此而已。